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

斯德哥爾摩 市政廳 (Stadhuset)

區位
地圖:
斯德哥爾摩絕對位置: 經度18.03°E 緯度59.19°N
市政廳相對位置: 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,梅拉倫湖旁 。地址:Hantverkargatan 1
特色
市政廳 (Stadhuset)
位於峽灣畔,市政廳算得上是20世紀瑞典最大的建築工程,高塔上頂著瑞典三皇冠標誌的美麗建築,就是斯德哥爾摩市政廳。這個斯德哥爾摩的地標是由建築師Ragnar Östberg建於1911-1923年,共用了800萬塊紅磚,1900萬塊馬賽克磁磚,規模龐大。建築師Östberg採用文藝復興時期王宮建築的樣式,以藍廳 (Blue Hall) 和花園 (Borgargården) 兩個方形中庭為中心。藍廳是市政廳最大的廳院,也是諾貝爾獎晚宴的。所在導覽行程從藍廳(Blue Hall)開始,雖然叫藍廳,,但整個廳都是磚紅色,自始至終看不到藍色,原來是因為最早原本計劃要用藍色磚塊來砌建,但中間幾經修改,並沒有按照原本計畫進行。除了藍廳,最著名的設計莫過於貼滿金箔的金廳、具藝術巧思的王子畫廊,還有如屋頂如覆蓋維京船的議會廳 (Councial Chamber),代表維京精神的延續。這個廳十分的金碧輝煌。牆面是以兩塊玻璃中間夾一片金的三明治夾法,總共用了1900萬片所打造成的。不過當初市政廳因為趕著開幕,所以免不了忙中有錯。這個廳某一面牆有一幅市政廳外觀的壁畫,塔樓上代表瑞典的三個皇冠標誌,竟然在趕工的狀況下只畫了兩個皇冠,實在烏龍,卻也成為市政廳參觀行程裡增加了小插曲。遊客還可爬上高塔,但須另付費,高挑105公尺的建築宛如哥德教堂,連窗戶都設計成長窄形,塔內展示相關歷史文獻,塔頂則是俯瞰這個美麗城市的最佳地點。
藍廳
金箔廳
資料來源 :
MOOK自由自在旅遊網 斯德哥爾摩
http://travel.mook.com.tw/guide/guide_city430_spot.htm
北歐旅遊雜記斯德哥爾摩
http://www.boanson.net/cpy/trvNorthEu5.htm
斯德哥爾摩 市政廳

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

讀者文摘評比全球城市生活品質 台灣排名67

摘錄自2007年9月24日工商時報報導
讀者文摘以公共運輸、公園、空氣品質、垃圾回收與電價等作為生活品質評估標準,結果在評比的72個城市中,斯德哥爾摩與奧斯陸等兩個北歐大城分別囊括前2名。台北則排行67名。亞洲超級大城的生活品質最為惡劣,墊底的是北京,在它之前為上海、孟買、廣州與曼谷。
然而另一項評比全球最好與最糟國家的排行榜中,北歐各國被評選為是最照顧他們的環境與人民。在141國當中,芬蘭最照顧環境與人民,緊追在後為冰島、挪威、瑞典,之後則為奧地利、瑞士、愛爾蘭及澳洲。該排行榜最後一名為衣索比亞,美國第23名,中國大陸84名,印度則為104名。該項排名綜合空氣與水品質等環境因素,對生物多樣化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視,及國內生產毛額、受教育機會、失業率及平均壽命的社會因素。

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

車諾比 核能爆炸事件

區位
地圖:
絕對位置:北緯49 度,東經32度。
相對位置:位於歐洲東方,黑海邊緣,介於波蘭及俄羅斯之間。
特色(關於1986年4月26日發生的核能爆炸)
由於烏克蘭北部的車諾比核電廠其中一座反應爐爆炸,使得 1986 年 4 月 26 日成為近代史上令人難忘的日子。而這起爆炸也是核能史上最重大的反應爐故障事件 (最大可信事故)。
這座距離市中心僅 20 公里的發電廠共有四座反應爐,每一座反應爐可產生 1,000 百萬瓦的電力。故障的反應爐會發生爆炸,是因為操作不當及安全措施不足而導致;而反應爐核心會熔毀,則與反應爐渦輪發電機的例行測試有直接關係。原本,進行測試時必須先讓反應爐活動,以讓熱反應爐輸出降到較低的功率。然而在過程中,反應爐的活動卻意外地滑落到相當低且不穩定的程度。這時,反應爐應該進行停機,沒想到操作員決定繼續進行測試,緊接著就發生了可怕的災難。在發生爆炸的當下,總共有超過 200 人因為輻射暴露而死亡或受重傷。距離反應爐方圓 30 公里內共有 161,000 人需強制撤離,另有 25,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受污染。之後,有數百萬人產生與輻射相關的健康問題 (例如白血病和甲狀腺癌),還有約 4,000 人死於此事故所產生的長期效應。

以下是相關照片,被核能所影響,而產生的疾病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今日的車諾比
在發生事故並成為鬼城之前,這裡原本有 18,000 位居民。在 1986 年 5 月的前四天,有 161,000 人從四號反應爐的方圓 30 公里內撤離。接下來幾年,陸續有 210,000 人受到重新安置。而隔離區面積則擴展到 4,300 平方公里。由於這些人的經濟處境相當困窘,所以即使隔離區仍擁有異常高的輻射量,周遭地區還是有將近 1,000 人選擇回到隔離區生活。在現場清理完畢之後沒多久,另外三具尚未損壞的反應爐即開始恢復運作。1991 年,二號反應爐由於渦輪車間失火而停止運作。1997 年底,一號反應爐關閉;2000 年 12 月 15 日,三號反應爐也停止運作了。直至此時,車諾比核電廠才正式永久停止運作。
1995 年,烏克蘭向 G7 會員國索取 9 億美元,以彌補永久關閉車諾比核電廠的損失。1997 年,烏克蘭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(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) 協議以車諾比庇護基金 (Chernobyl Shelter Fund) 和相對應的「庇護執行計劃」(Shelter Implementation Plan) 來施以金援,藉此建立永久的封鎖圍牆 (即所謂的「石棺」)。唯有如此,才能關閉一至三號的反應爐。
自 1986 年後,損毀的四號反應爐就已經遭到臨時的石棺封鎖,這具石棺利用一層厚厚的鋼筋水泥來隔絕毀壞的反應爐。由於反應爐內部自發生核心熔毀以來,始終沒有太大的改變,所以石棺的設計是要阻絕反應爐所散發的熱和輻射。在反應爐重達 190 頓的核心物質中,估計目前仍殘存的有 180 噸,這些殘餘物質有的化為灰燼,有的化為熔解及硬化的燃料元件,被沖蝕的液體則留在反應爐坑及基座內壁。由於現有的石棺防腐蝕、鏽蝕和地震等能力不足,當局已經計劃於其上再建立一具更堅固耐用的石棺。不過現有石棺的頂部必須先補強,通風系統也必須改善,才能開始建立新的石棺。

資料來源:


車諾比核電廠災變
Discovery Channel 這是Discovery Channel所做的專題報導"搶救車諾比"
大紀元 台灣版 車諾比災變20周年
奇摩知識家"車諾比"
維基百科"車諾比"

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

14億美元巨型鋼罩 封閉車諾比爾核電廠

摘錄自2007年9月18日中廣新聞網報導
烏克蘭政府計劃耗資14億美元,興建一個巨型鋼鐵防護層,把曾經發生全球最嚴重核子洩漏事故的車諾比爾核電廠封閉起來。
車諾比爾核電廠在1986年曾發生核子洩漏事件,事後烏克蘭政府使用混凝土外層把核電廠封閉,但是這一混凝土外層,現在逐漸出現破損,因此烏克蘭當局計劃興建一個巨型的鋼鐵防護層,來覆蓋發生核能洩漏的反應爐和放射性物料。這項工程預計在5年內完工。
據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指出,因車諾比爾電廠核洩漏事件,有超過9萬人罹患癌症,而因核子輻射而引起的其他疾病病例則達20萬件。車諾比爾市也因此被評為全球最受污染的城市。